鼻烟壶
鼻烟壶是民族工艺精品,过去,蒙古族有吸鼻烟的习俗,蒙古王公贵族的鼻烟壶极为考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内蒙古制作的白银烧蓝、镶石鼻烟壶,造型古朴,做工精巧,色彩绚丽,嵌有珊瑚、松石等玉石,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鼻烟壶
鼻烟壶指的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相关概述: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雅好者视为珍贵
西藏鼻烟壶
在西藏生活,会常常看到有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在吸食鼻烟,关于鼻烟在中国的起源,清代的赵之谦在《勇卢闲话》记载道:“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万历九年,利玛窦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国人多服鼻烟,短衣数重,裹为小囊藏鼻烟。”而在西藏,吸鼻烟早已成为藏族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生活习俗,随着这一习俗的流传,鼻烟的容器——鼻烟壶,也渐渐演绎出了一种独特
西藏的鼻烟文化
很久以来,西藏人就有着吸鼻烟的习俗。随着这一习俗的流传,鼻烟的容器,演绎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器物文化的历史。鼻烟壶以艺术和实用功能完美的结合,不仅折射出藏民族的聪敏和智慧,更是显示了独具匠心的创造力。鼻烟壶因此也被热爱生活的高原人赋予了生机和灵气.鼻烟的来源有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在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的南部地区出现了许多妖魔鬼怪,作恶多端,给众生带来灾难。为了降妖,藏王特地从印度邀请莲花生大师,莲花生
珐琅器皿
珐琅器皿珐琅器皿始于清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非常喜爱珐琅器皿,曾命珐琅作烧造。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特邀法国画珐琅匠、传教士陈忠信在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传授法国里摩日画珐琅技艺。这件鼻烟壶为晚清名窑居仁堂所制,正面为外国侍女,色泽艳丽华贵。反面为御题诗。
衡水内画鼻烟壶
鼻烟壶最初在我国满、蒙、藏等少数游牧民族中使用,主要有铜、银、瓷质几种。明朝以后,烟壶随着鼻烟一起传入内地。后来,烟壶的品种逐渐增多,到清乾隆时期,玉石、翡翠、晶石、宝石、玛瑙、陶瓷、铜银、竹木雕刻、套料、内画等烟壶品种都已出现。加上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之不仅为实用品,而且也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内画鼻烟壶材质有玛瑙、晶石、琥珀和料的几种。绘画前,先用铁砂球和金钢砂将烟壶内壁均匀磨砂,然后根
内画鼻烟壶
书画是世界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内画却是中国独有的一门民族艺术,被誉为鬼斧神工的艺术,堪称中国一绝。内画的历史只有二百多年,它的起源据说是乾隆时期有一位能书善画的文人,他素有闻鼻烟的嗜好,家道中落后由于买不起鼻烟过瘾,无奈中只好把以前盛鼻烟的空水晶烟壶拿来,用竹签掏挖沾在壶壁上的烟垢来解瘾。无意中他发现刮过的划痕竟是十分清晰的线条,于是他有意划出梅竹图案,别人看了十分喜爱,纷纷拿出自己的水
内画鼻烟壶
内画鼻烟壶是清朝末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中国工艺品,最开始只是为了装饰鼻烟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工艺。一般用半透明料器制造的鼻烟壶, 也有高级的用水晶、玛瑙、翡翠等制作的,壶体一般采用扁平的,以便有两个平面做画,用一种特制的小竹笔,从壶口伸入,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