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古田银耳,福建省古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古田县是 中国食用菌之都 、 银耳之乡 ,银耳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以盛产银耳和银耳栽培技术先进而声名远播,成为全中国学习的榜样。所产的产品朵型圆整、色泽鲜艳、口感滑嫩、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银耳作为传统的保健食品,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结构符合现代人的消费潮流。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银耳80%以上产自"食用菌之乡福建省古田县",1998年古田食用菌产量达1.8万吨(干品),总产值近4.2亿元,其中银耳产量8000吨。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食品结构,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然而,为了使银耳增白、变脆,延长保存期,90年代初,部分加工户零星的对银耳进行硫磺熏蒸,开始是在屋顶平台,后来逐步转移到农民自家责任田或租用的责任田上。在熏磺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对周围空气造成一定污染,给周围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影响。98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古田银耳熏蟥增白加工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引起了省、地领导高度重视,派出专门调查组,到古田县进行专门调查。古田县委、县政府及时采取措施,认真进行修改,保护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制止熏磺工艺。 为了全面掌握古田银耳质量状况,福建省和宁德地区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12月31日派员从古田银耳熏磺加工厂、古田市场、福州市场分别抽样送省中心检验所、省食品检验站进行检验。为了切实维护全国消费者的利益,县政府又于99年3月分别委托福建、山东、上海、北京等省市技术监督局分别对当地市场销售的古田银耳进行抽样检验。各地的抽样情况:福建省中心检验所检测6批次,福建省食品检测站检测10批次,上海市从当地市场抽检6批次,山东省从当地市场抽检9批次,北京市从当地市场抽检7批次,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检验结果,古田银耳理化卫生质量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GB7096-1996《食用菌卫生标准》。 99年6月10日,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和古田县委县政府联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情况通报会,正式向新闻界通报了这次检验结果。古田县表示,要以新闻舆论监督为契机,加大对技术检测的投入,全面规范食用菌的生产与加工。为了寻求新的加工工艺,古田县已投入50多万元,委托、聘请北京、海南、天津、江西等省市10多家科研机构对延长银耳保存期和增白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和试验,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最近培育的"9901"银耳新菌种色泽雪白,品质优良,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白木耳这朵美丽的银花定将在古田绽放得更加娇艳,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健康食品。古田银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田银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古田银耳是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古田县是 中国食用菌之都 、 银耳之乡 ,银耳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以盛产银耳和银耳栽培技术先进而声名远播,成为全中国学习的榜样。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古田人在银耳、香菇、竹荪等食用菌栽培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到目前已有30种左右的食用菌技术不断辐射全国各地,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为何唯独银耳栽培技术不能辐射外地,成为古田人 一枝独秀 的致富项目呢?该县银耳栽培技术力量雄厚,品种、栽培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1980年前后,古田人在银耳瓶栽、袋栽等栽培技术上的的创新,突破了最早的椴木栽培模式,效益大大提高。每50公斤木屑产银耳5公斤,比椴木栽培增产15—20倍,生产周期仅40天左右,比椴木栽培缩短150多天。之后,古田人又用棉籽壳代替木屑作为培养料,单位产量提高36%左右,每千袋产银耳75公斤,比用木屑栽培多收25—35公斤。进入90年代末,古田人又将原先人菌混居、庭院式栽培改为在银耳标准化专用房内生产,实行 工厂化栽培 ,降低杂菌污染率,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使得银耳生产更适宜于规模化、规范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