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外形特征
全身被毛,黑色而较密,冬天生褐色绒毛;头部面颊部皱纹浅而少,呈菱形;嘴筒较长而直;耳朵大,下垂;体形中等较紧凑,背腰窄平,极少数微凹,腹部较紧,不拖地;四肢较高且结实;母猪乳头数7对至10对生长繁殖 淮猪性成熟早,母猪产仔数较多,3-9胎,平均产仔13头左右。育肥猪平均日增重475克左右,饲料报酬4.57:1,胴体背腰部较薄,皮较厚,瘦肉率较高,达45%。种群现状
淮猪是原产淮北平原的古老地方品种。早在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淮北平原农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为食肉和农田施肥需要普遍养猪,逐渐培育形成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趋于一致的淮猪品种。公元3-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和12世纪南宋时期,淮北平原经济遭受战争破坏,两次大规模移民南下,淮猪逐被引入宁、镇、扬丘陵山区,经长期培育形成为山猪。后随沿海地区的开发,淮猪东移,又逐渐形成适应沿海盐渍地带的灶猪。
江苏省淮猪品种分淮北猪、山猪、灶猪3个类型。 东海老淮猪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华北型猪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杂交优势明显、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口感纯正等特点,是优质、高档的绿色有机食品。 老淮猪起源于秦代,有着两千多年养殖历史,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华北型猪种,也是我国目前仅有地方猪种,与野猪近族。过去是黄淮盐海地区农家喂养的黑猪,皮厚毛黑,近似野猪,肉含生产蛋白质的安基酸较多,食之口感鲜美,壮体美容。 目前国内市场的价格为每公斤50元以上,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达到每公斤20多美元。 东海县苏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 东海老淮猪肉 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东海老淮猪 是 黄淮海黑猪 一个主要类群,猪肉具有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口感纯正等特点。早在秦代就在淮北平原成群饲养,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 东海老淮猪肉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 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位于物产繁多、资源丰富的水晶之都——东海县。 东海县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全国商品猪及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双基地县,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国家级同三、连霍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204国道纵横县境,东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连云港民航机场座落境内,交通十分便捷。 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位于东海县城东郊,距县城5公里。始建于1958年,是江苏省建国初期建设的三个省级重点种猪场之一,现被农业部确定为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 、 国家级黄淮海黑猪(淮猪)保种选育基地 ,属全民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占地面积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600亩,职工156人。现有占地各100亩的猪场2个(淮猪保种场1个,万头淮猪商品猪育肥场1个),猪舍28栋计717间,面积14000余平方米(其中双列式17栋)。猪场被农田包围,养殖环境良好,周围5公里无大型污染企业。存栏淮猪母猪600头,淮猪种公猪42头。年向社会提供优质二元母猪1000头,高档优质育肥猪10000头。 淮猪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华北型猪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产仔多、母性好、杂交优势明显、肉质鲜美等特点,是培育猪新品种的良好育种素材。为了保护淮猪资源,2000年和2006年,农业部分别颁布第130号和第662号公告,将淮猪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近年来,东海种猪场大力开发利用淮猪资源,开发高档优质东海老淮猪肉系列产品,并配套建设了年屠宰5万头的生猪屠宰厂1个,年单班产5千吨饲料的饲料加工厂1个,东海老淮猪肉专卖店1家。颁布了《淮猪》、《淮猪特色商品猪生产技术规程》、《淮猪及淮猪特色商品猪畜牧生产技术规程》及《淮猪及淮猪特色商品猪疫病防治技术规程》、《淮猪屠宰操作规程》、《淮猪肉及肉制品》等企业标准及《地理标志产品 东海(老)淮猪肉》、《淮猪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注册了 古淮 牌商标,产品通过了江苏省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又获得了 江苏名牌农产品 称号,2009年相继被省农林厅认定为 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 江苏省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东海(老)淮猪肉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及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 绿色食品 ,2011年东海种猪场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2年 古淮 牌东海老淮猪肉被江苏省质监局名牌认定委员会认定为 江苏名牌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