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石产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是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洮河砚,以其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等特点,为历代皇家所珍藏,备受文人雅士青睐。
历代以来,尽管生产洮砚的石料主要来源于洮河东岸的喇嘛崖岩层之中,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环水,水流湍急,开采难度十分巨大,但开采洮砚石料的工作从未停止,并挖掘出许多的稀世珍品。但如今由于原料枯竭和工程建设等原因,洮砚的生产已走向“断根”边缘。
材质特征
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砚辨》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称赞洮砚:“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宋代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赋诗:“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足可见洮砚石石质之好。洮砚石坚细莹润,发墨细快生光;墨贮于砚中,冠盖成珠,月余不涸,亦不变质;保湿利笔,加之发挥了甘肃的“透雕”特点,玲珑剔透,精致文雅,美观大方,历来为中外书画家、鉴赏家赞赏和珍爱。绿色是洮砚石料的代表色,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墨绿亦分深浅两种浓度,深者近于黑色。最上品为绿漪石,俗称“鸭头绿”,其次为辉绿色的“鹦哥绿”,淡绿色的“柳叶青”。带黄标者更为名贵,有“洮砚贵如何,黄标带绿波”之说。还有洮河紫石,其中暗红色者可与辉绿石媲美。故古人有“洮砚一方,千金难易”之说,而在洮河石地下藏量急剧减少的今天,洮河砚的收藏前景更是不言自明。
洮砚脉矿主产洮河东岸喇嘛崖、水泉湾一带,其矿石成型于4亿年前。已开采的大多数矿脉三面环水,很多地方还处在原始森林状态。区域内植被覆盖,小溪、河流、山泉到处皆是。脉矿经年被水浸泡,受湿润之气滋养。因此,洮河砚具有其他砚材不可比拟的四大特征:
其一,色泽雅丽。绿色是洮砚石料的代表色,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还有洮河紫石,其中暗红色者可与辉绿石媲美。
其二,莹润细腻。洮河砚材水份充沛,手感滑腻,故以虽经酷暑而墨不干之盛誉称雄于诸砚材。
其三,结构紧密。洮砚砚材颗粒极细,粒径在0.01毫米以下。颗粒与粉尘粒径分界点为0.07毫米,所以洮砚颗粒比一般粉尘还细小。洮砚石料中还含有多种金属离子。所以,洮砚发墨快,而且墨汁细,有光泽,具有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的优点。
其四,硬度适中。洮砚砚材硬度为摩氏3.5—4度,作为砚材恰到好处,适合雕琢。洮砚在雕琢上的最大特点是带有与砚身整体造型浑然一体的石盖,这是其他名砚诸如端砚、歙砚所没有采用的雕琢手法。其次就是大量运用赏心悦目的镂空雕琢技巧。洮砚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一直仍坚持手工雕琢,这不仅使得每一款洮砚都是孤品,而且为工匠发挥技艺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市场价值
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宋代王昭于征战中在洮河边,取洮砚作为礼品赠与当代文豪,苏轼、黄庭坚、陆游、米芾得洮砚后对其大加赞赏,洮砚因此更加声名鹊起。因地处偏僻、气候恶劣、矿体复杂,历朝历代都产量极低,平民百姓只听闻而很难拥有。
1、稀少。
老坑石形成于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约为四亿万年至三亿五千万年前。属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石,矿带运动复杂,很难形成岩石层,储量极少。
矿藏量经千年开采,几近枯竭,加之开凿之地崇山峻岭、悬崖大壑、气候多变,采集难度极大,比端砚、歙砚更为难得。
2、随着文化回归,砚作为文房四宝之首,使用、送礼、收藏的需求都在扩大,洮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市场也在逐渐扩大。
3、市场供应紧缺。
市场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乱真,使得很多喜欢洮砚的人误解,收藏数百方作品而无一方老坑洮砚的人也是有的。
随着洮砚老坑石的开采越发艰难,石料越来越少,今后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砚更会一砚难求。
近代老坑洮砚作品屡次作为国礼赠与国外元首,“洮砚上的敦煌”系列作品敦煌菩萨砚以甘肃省政府名义赠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反弹琵琶砚赠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近侍女比丘尼被国家礼宾司选为国礼出访外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