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产地范围。西岩乌龙茶产地范围为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西岩乌龙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大埔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 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西岩乌龙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西岩乌龙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中小叶乌龙茶品种及当地群体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黄壤、红土壤、赤红壤和水稻土四大类。黄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至1000米以上,西岩山以黄红土壤为主,土壤疏松、湿润、肥沃、植被生长良好。土壤pH值为3.9至4.7,有机质含量2.3至4.0。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无性系繁育茶苗。
2.采摘期:每年只采春茶一季,时间为每年3月初至5月中旬。
3.采摘标准:驻芽两叶或驻芽三叶的鲜叶。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采摘→晒青→做青(摇青)→杀青(炒茶)→揉捻→干燥。
2.工艺要求:
(1)采摘:新梢要求适度成熟,新梢生长达到中开面(形成对夹叶即驻芽两叶)最适宜。茶青不损伤,不晒伤,不带鸡臂蕾、不带表面水。
(2)晒青:薄摊轻晒,以晴天上午9至11时,下午4至5时最适宜,茶青失水率15%左右,叶色变暗,端叶下垂为适度。
(3)做青:包括碰青(摇青)及静置多次互为交替,是形成西岩乌龙茶特有香味品质特点的关键环节。每一轮碰青(摇青)次数由少渐多,力度由轻渐重,静置时间由短渐长,摊叶厚度由薄渐厚。
(4)杀青:高温快速,杀熟、杀透、杀匀。
(5)揉捻:松压结合,促使条索紧结,叶细胞破碎率适中。
(6)干燥:分为初烘、复烘二个环节,初烘温度150℃,焙时20至30分钟尽快蒸发茶胚水,毛茶失水率≤7% ;复烘温度100℃,焙时延长,采用 文火薄焙 做法。烘焙过程要对茶胚适时翻拌,使茶胚受热及失水均匀。
3.精制:毛茶规堆、投料、筛分、风选、拣剔复焙、包装等环节。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 特征
外 形 条索肥壮紧结,饱满光滑匀整、色泽黄褐油润
香 气 花蜜香味,清香天然,香浓持久
汤 色 橙黄明亮、略显金黄
滋 味 醇厚甘润、浓醇鲜爽、回甘性好
叶 底 嫩绿,匀齐柔亮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浸出物,%(m/m) ≥ 36
茶多酚,%(m/m) ≥ 21
咖啡碱,%(m/m) ≥ 25
水分,%(m/m) ≤ 6.0
粉末,%(m/m) ≤ 1.0
灰分,%(m/m) ≤ 6.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西岩乌龙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