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泥塑是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以前都集中在虎丘山塘一带,又称虎丘泥人。它集民俗、宗教、雕塑、绘画、书法等于一身,并具有艺术、历史、观赏、收藏等价值。
产品简介:
苏州泥塑起源于历史文化古城苏州。苏州是长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泥塑与潮州浮洋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四大泥塑,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和显赫的地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苏州泥塑确定了鲜明的特点和坚定的泥塑地位。
历史缘由: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工艺特色:
虎丘泥塑在制作上分泥塑和彩绘两个过程,所以又称彩塑。泥塑阶段除几个唐代巨佛为石胎泥塑外,一般都是用木头作身架,外面用谷草、芦苇或芨芨草捆扎身架,塑泥一般有两层,里层用草泥粗塑,外层用纸浆泥或棉花泥精塑,塑造完毕,干后上色即完工。
产品特色:
虎丘泥人是苏州泥塑的一种。之所以称作虎丘泥人是因为所需泥土取自虎丘周边的粘土,叫滋泥,这种土黑、细、粘,非常适宜做小品泥人。虎丘泥人最大的特点是写实性强,一般高约10-15公分左右,以戏文为主题的居多。但现如今,随着老艺人的离世,技艺高超的虎丘泥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其作品以细腻、传神、雅致而著名。既融合了雕塑、色彩、图案、绘画等艺术,又涉及光学、透视学、力学、建筑学、材料学等学科。已经成为了一项技艺独特的传统民间工艺。
传承意义:
捏相即塑真,用各种颜色的泥对着客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人物特点,并当场捏出来,人物特点鲜明,惟妙惟肖,捏出的人物即形似,又神似。这种境界是很多做泥塑的艺人向往的。但这种绝技在失传百年后,终于在苏州民间工艺美术家朱文茜手中恢复了。苏州泥塑2008年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