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跳跳鱼,产自浙江中部沿海的三门湾畔,学名为弹涂鱼,俗称跳跳鱼。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对恶劣环境的水质耐受力强跳跳鱼肉质鲜美细嫩,爽滑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因此日本人称其为“海上人参”,特别是冬令时节弹涂鱼肉肥腥轻,故又有“冬天跳鱼赛河鳗”的说法。
形态特征:
弹涂鱼体呈圆柱形,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20~50克。眼较小,突出于头背缘之上,下眼睑发达,口端位,两颌各有牙1行,上颌牙呈锥状,前方每侧3个牙呈犬牙状;下颌牙斜向外方,呈乎卧状。体背黑褐色。腹部灰色。背侧有6个黑色条状块,周身遍布不规则的绿褐色斑点,背鳍二个,第1背鳍很小,仅有鳍棘5条,鳍棘末端成丝状延长,其中第3棘最长;第2背鳍与臀鳍均较长,有3条通长的灰白色横线,其长度大体相等。尾鳍楔形、宽大;胸鳍有黄绿色虫纹状图案。
生长环境:
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对恶劣环境的水质耐受力强。广盐性,喜穴居,穴一般为Y字形,由孔道、正孔口和后孔口构成。正孔口用于进出,后孔口用于换气。依靠胸鳍和尾柄在水面上、沙滩、岩石上爬行或跳跃;匍匐于泥涂上觅食底栖硅藻、蓝绿藻、鱼食,也食少量桡足类及有机质。
生长习性:
弹涂鱼有离水觅食的习性,每当退潮时,它常依靠胸鳍肌柄爬行跳动于泥涂上以觅食,或爬到岩石、红树丛上捕食昆虫,或爬到石头上晒太阳。当它出水后,发达的鳃室充满了空气,并把尾部浸在水中,作为辅助唿吸之用。离水生活已经成为它的重要习性。它能在陆地上象蜥蜴一样活泼运动,胸鳍肌柄能前后自如运动,起着爬行动物前肢的作用。为了加强在陆上爬行能力,臀鳍变得很低,尾鳍下叶的鳍条变粗。当胸鳍向前运动时,腹鳍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当它在作短距离蹦跳时,只依赖胸鳍的活动;而在作一米以上距离的跳跃时,就必须辅助于尾部叩击地面。而它只在躁急或受惊吓时,才会作远距离跳跃。每当退潮时,弹涂鱼在滩涂地方跳来跳去地玩耍和互相追逐。
物种分类:
弹涂鱼属刺鳍鱼科,世界上共有25种弹涂鱼,其形体和行为特点一共分为四个种类。
中国沿海主要有3属6种,分别为弹涂鱼、大弹涂鱼、青弹涂鱼、大青弹涂鱼。
常见的种类有弹涂鱼、大弹涂鱼,青弹涂鱼。
营养价值:
弹涂鱼肉质鲜美细嫩,爽滑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因此日本人称其为“海上人参”,特别是冬令时节弹涂鱼肉肥腥轻,故又有“冬天跳鱼赛河鳗”的说法。
弹涂鱼烹调方法多样,可清炖、红烧、油炸、氽汤及制鱼干。三门一带的人常以弹涂鱼配豆腐和笋片做汤,如是加入了火腿或香菇,其味更鲜美。“乌龙(弹涂鱼)铭白玉(豆腐)”是一道驰名的佳肴,制法类似泥鳅钻豆腐。